找到约63个结果。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目的:南京明城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古城墙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在历经六百余年的岁月沧桑后,南京古城墙受到战火、洪涝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毁损严重明代南京城为四重城垣, 包括宫城、皇城、都城及外廓, 现存城墙为明都城城墙。明城墙至5 0 年代初期尚保存完整, 实测全长35.267千米, 基本完好部分长23.339千米,遗址长10.176 千米。其囊括面积之大,内外相连之长,高厚用材之坚,及依山傍水之胜,《儒林外史》堪称举世无双。南京老城区的独特形态结构和南京明城墙的原始形态与南京的自然山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这也正是南京有别于其他古都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研究基于公众参与的南京明城墙景观的研究,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以及遗产保护参与度,充分考虑场所的历史文脉、风土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与1946年所著的描写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的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方鸿渐为主线,通过他的所见所闻、他的情感经历来贯穿全篇,暗示现代文明背景下的人生困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关于《围城》的研究,自其诞生至今,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评论界有的给予盛赞,有的给予攻击。屏溪的《围城读后》评价《围城》“人物性格的刻画,一般讲来是成功的”。唐湜充分肯定了《围城》的价值,认为“三十年的唱片小说发展中,茅盾先生的《子夜》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似乎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无咎的《读围城》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反对《围城的声音》,认为《围城》不具有健康的笑和热情的讽刺,有的仅是否定一切的笑与冷嘲。 总体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吴方言一般指吴语,以上海话为共通语、以苏州音为标准音、以吴语区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四声八调清浊对立等正统存古的自然语言为古典语音规范,通行于吴越江南。为吴语区文化情感之认同、吴越文化之根基。 《海上花列传》从其问世至今就不断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胡适评价小说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鲁迅也认为小说写得“记载如实,绝少夸张”,肯定作品“平淡而近自然”的语言风格。随着研究的进行,有学者开始关注上海的都市文化,并探讨其与青楼文学的关系,主要有樊玉梅和刘上生《〈海上花列传〉青楼世界的都市文化特征》、谢燕《从〈海上花列传〉看晚清上海洋场文化》等。也有学者从叙事角度和女性主体研究《海上花列传》 ,如戴中洁《〈海上花列传〉的叙事艺术——与〈金瓶梅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语料库的出现不仅为语言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翻译的研究也早已超越了一门学科的限制,成为了一门交叉学科。 在1993年Mona Baker率先将语料库运用在翻译研究后,各国学者开始了对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二十年来硕果累累。同时,在千百样特性中寻找共性始终是一门科学的终极追寻,语料库翻译研究亦如此。在这二十年中,语料库翻译学经历了从研究途径到方法论,再到一种新研究范式的发展过程,即翻译共性,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迄今,翻译共性中争议最少、影响最大且实证支持最多的假设是“显化假设”(Explicitation),即翻译文本的明确程度高于原创文本,或者说翻译过程倾向于在译文中增添信息或语言成分。翻译语言中的“显化”概念最早由Vinayamp;Darbelnet提出,将“显”和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一、 本课题来源、目的、意义、国内外概况1、 本课题的来源江南贡院是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贡院、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起来,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其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拥有20644间,加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占地超过30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创造了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科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 摘要: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它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茶文化历史悠久。因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里也多次作为封建王朝的都城,因此也有助于南京文化的发展,其中,茶更是作为主要的货物在这里流通。六朝时,位于南京的宫廷人士大多喜好茶、酒。”以茶代酒”的这一中国人常说的口头禅就起源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吴国宫廷,此时茶饮也开始被用于祭祀。从唐朝起,南京地区就多盛产茶叶,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一)本课题的意义 中国典籍的外译研究,尤其是英译研究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也能够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能够更好的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除此之外,中国典籍英译研究作为翻译学的一个年轻分支,要建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体系,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回到英译研究中去,通过比较古今中外语境差异导致的信息差问题对典籍翻译造成的困难,有的放矢地深化研究,完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对特定翻译语境的考察,还能为翻译实践指明方向,帮助译者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和教训,探寻规律。翻译研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汉语词汇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演变过程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迭。称谓词作为词汇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类别,与社会结构、伦理道德、文化习俗等方面密切相关,对称谓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规律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选题以《康熙字典》女部字为研究对象,探讨汉语词汇中女部称谓词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康熙字典》女部字的系统梳理和分析,考察汉语词汇中女部称谓词的演变历程、类型特点以及演变规律,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机制,并探讨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以期深化对汉语词汇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为语言性别歧视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2. 研究意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拥有伟大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复杂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自元末明初成书以来,就赢得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其故事内容也在历代文人的修改创作中趋于完善,并成为国内学者为探究中国古典小说而争先研究的对象。发展至今,国内的《三国演义》研究早已发展成为一门显学,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不仅如此,《三国演义》在海外也获得了广泛的传播,陆续被翻译成英、法、德、日、韩等近20种语言,受到了众多海外汉学研究者的喜爱与推崇,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诸多的国外《三国演义》研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而美国自上世纪60年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关于《围城》的创作背景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